发布于 2024-10-13
孤东油田七区西是典型的整装大油田,目前已处在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摘要 在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中,精细油藏建模、剩余油描述、油藏描述计算机应用等取得了较大深化与发展,并在现场实施中收到显著效果,预计可提高采收率67%,增加可采储量158×104t,其中,按中间研究成果新打的10口井投产后已累计增油9088t。
1996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胜利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技术研究。
“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提高射流在井底工作效率的研究”、“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藏描述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油建一公司职工田宗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许晓宏在科研工作中专注于油藏描述、数学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他在科研项目中的部分成就:2008-200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负责了杜84块兴VI组SAGD整体数值模拟研究,该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项目。
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识别技术 从油田开发角度看,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更精细、准确、定量地刻画出微小断层、微构造的分布,建立精细的三维预测模型,进而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是搞好油田调整、提高采收率的前提和关键。 埕北油田1985年正式投入开发,1993年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
而合成声波测井技术能充分发挥地震数据在横向密集的优势,较客观地反映地质体在横向上的变化,因此认为基于地震褶积模型的合成声波测井技术对于埕北30潜山这种钻井较少、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裂缝型油藏是一种较可行的技术手段。地震资料是岩层界面波阻抗差异的函数,最直接的应用就是研究地层界面的构造形态。
年5月与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合作开发埕北油田的合同,中、日双方合作进行以油田地质、油藏数值模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研究。
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一系列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对这些潜山的形成过程和类型进行分类,有助于它们的储集空间发育历史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一)碳酸盐岩潜山类型 同其他地质现象一样,碳酸盐岩潜山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地质过程,所以对其做出全面的成因类型划分,也是比较困难的。
在接受转让中,深入实际,通过共同工作,在地质方面,学习前Amoco公司在地层对比方面的图解法;开发方面的储集岩测定及研究方法,如核磁共振、图像分析包裹体、同位素等方法;在采油方面学习其改进游梁式有杆泵的运动体系技术、JHN在气田生产自动化方面的Centum系统;在钻井方面学习Chevron、Agip石油公司的钻井软件等专业技术。
由于探井少,在编制总体开发方案时有两个问题没有认识清楚:一是油水界面低渗致密层的致密程度及分布范围能否阻挡或延缓底水的上升;二是水体和天然能量的大小。因此,在钻开发井过程中,加强了随钻油藏描述技术的实施,从而加深了对油藏的认识,调整部分开发井位和方式。